本报讯(通讯员刘志国、记者蔺玉堂)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民间瓷窑磁州窑中心产区,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彭城镇最近在旧城改造中,出土了大量元代陶瓷制品,窑具及6座窑炉基址,首次发现了罕见的八思巴文瓷器残片。
这次彭城磁州窑遗地出土的元代陶瓷制品种类繁多,有碗、盘、碟、罐、瓶、坛、缸、炉、盆、枕、钵、盂以及瓷俑、玩具等各种民间生活用陶瓷器皿。器物表面的装饰技法多种多样,有化妆白瓷、白地黑花、黑釉、天目釉、三彩、绿釉、翠蓝釉、江绿彩及书法、文字等装饰10多种,纹饰图案有龙、凤、芦雁、仙鹤、牡丹、荷花、菊花、野草、鱼藻纹、山水、人物等。纹饰笔绘自由奔放、遒劲洒脱、生动逼真。与当时官窑制品典雅富贵的装饰技法形成鲜明的对照,充分反映了当时民间陶瓷艺人高超的制瓷艺术和独特的装饰风格。其中墨彩写的“风花雪月”、“道德清静”、“好酒江米”等字样笔法洒脱奔放。特别是首次发现的八思巴文题字装饰更是世所罕见。八思巴文是元世祖忽必烈至元6年(公元1269年)正式颁布的蒙古新文字,也可用拼写汉、藏语。读法自右向左,题于陶瓷上的八思巴文多为物主姓氏。八思巴文的创始人八思巴系元朝与恩藏萨斯迦(今西藏萨迦)人,元世祖中统元年(1260年)封为国师,赐玉印,统领天下释教,并授命创制蒙古新字即八思巴文作为元朝官方文字通用。15世纪后停用,使用时间约200余年。题写在民间陶瓷器物上尚属首次发现。这次出土为研究元代北方磁州窑制瓷工艺、民俗文化及民族文字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。